愛的業力法則|控制|Part19-2
什麼是控制?
在這章節開端,我們先了解什麼是「控制」?控制的定義是什麼?這是很有趣的議題。先了解,我們能否控制一件事情?能否控制我的手去拿桌上的水喝?可以!你會拿起水杯,並放到嘴邊喝水,看起來可以的。
那我們能否控制自己的念頭?閉上眼睛,想著家裡的冰箱,你會開始想到冰箱裡沒吃完的火鍋或還沒煮的菜。那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車嗎?可以,我們可以開車去咖啡廳。
然而,這些都是屬於外部操控。這裡講的控制有兩個層面:一個是我用手去拿桌上的筆;另一個層面有沒有可能我沒辦法拿這支筆?是有可能的,如果我手痛,就無法用手拿這支筆。那可以思考,是我主動控制我的手去拿筆嗎?
我們學習種子法則,小心不要掉入兩個極端:一個極端是「什麼事都沒發生;我被打被罵都沒發生」;另一個極端是「一切都是從外面而來」,筆來自工廠,咖啡來自咖啡廳。我今天能拿到這支筆,是因為我控制我的手去拿這支筆;我去工作就一定會賺到錢,錢是來自我工作…。
而我們在講的「控制」就屬於第二個極端,這就像是「廚房裡的兩個老公」故事中,因為我被老公罵,所以我情緒不好。孩子不玩手機是因為我控制他,如果我不控制他,他就不會改變。
我是否能控制他人?
我們是否能控制一件事情發生?在「兩個老公」的故事裡,真正可控的源頭是來自我們的理解,那個不可能存在的老公是不存在的。一個會持續罵我的老公,或「他自己罵我」的老公是不可能存在的。
所以用這個邏輯套用在孩子身上,就是「會持續玩手機的小孩」是不可能存在的,或是「持續上癮的小孩」是不可能存在的。為什麼?假設他來自我,只要我改變我的種子,他也一定會改變。所以我們唯一能控制的,就是用四步驟重新種下種子,然後不斷咖啡冥想。
當我把筆放桌上,房間裡沒有任何人跟狗,這代表無限可能,在這一刻,那支事物就有任何可能性。也因此當今天要去談判或遇見其他人之前,你都有機會改變。但如果你掉入:「他就是這樣的人,他無法改變。」時,就會掉入評判或不好的思維中,很多可能性就不會發生,這就非常可惜。
戒除小孩3C上癮
舉例,父母不希望孩子沈迷於網路、手機,我們該如何斷除他的上癮?希望他把沈迷手機的時間拿來學習,我們可以怎麼做?
首先,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希望孩子去讀書?家長一定會對未來有憧憬,希望小孩依照我們的想法去做,我們核心目的都希望他們考到好學校,有份好的工作。而考到好學校就一定會有好工作嗎?這值得深深思考。
我們都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,但是我們卻沒有想到小孩想要什麼?所以家長不是要定義他要做什麼,我們學習智慧應該是要協助他打造種子。與其控制他不要做什麼,不如設計各種四步驟的行為,讓他種下種子,讓他想到他要什麼東西。
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就是協助他們種下種子,未來這些種子一定會打開,我們就不用擔心他現在在做什麼。透過採礦,用他們聽得懂的話,用他們能接受的跟理解的方式教他們種子法則。
不管是孩子還是自己的手,我們都不能永遠控制。了解是什麼讓我的手能拿起水杯,是什麼讓孩子能聽話,我們就能獲得想要的事物。